Page 32 - 中国出入境观察2020年总第016期
P. 32

FOCUS  聚 焦 | 重点关注






                        “这身防护服好像有魔力,开始穿着真难受,后                        班就要起飞了,“我 9 点的飞机,你能不能快点,我
                     来穿着穿着就习惯了。”李漠笑着说。每一天的勤务                         来不及了,马上就关舱门了。”旅客着急地说。
                     工作,对李漠而言,都是一次艰辛的历程。旅客转运                             发现没填入境卡,杨宛茹便迅速叫来前台引导
                     办理流程复杂、安置时间长,从海关到前台再到旅客                         人员帮助他们填写。时间越来越紧,在防护服里闷了
                     隔离区,来来回回几十趟,本来身材微胖易出汗的他,                        两个小时的杨宛茹能感觉到汗水顺着脸颊下落,“不
                     还要穿着密闭的防护服不停走动。经过六七个小时的                         能自乱阵脚, 8 点 40 分,还有时间!”
                     忙碌,护目镜上布满雾水,防护服里满是汗水,干了                             杨宛茹给自己打气,迅速镇定下来,一边办理
                     又湿、湿了又干,说不清循环了多少遍……自从来专                         业务一边安慰旅客。“办好手续的 3 位拿好护照先过
                     区工作,李漠足足瘦了 6 斤。这一点他很庆幸,“完                       去,留 1 个大人带两个孩子去旁边台子,这样最快!
                     成工作的同时又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来得及!”8 点 43 分,这一家人全部办理完手续,
                        “我怕他们受到感染,但是孩子太小了,老家的                        奔往登机口。“检查台前时常遇到这样着急的旅客,
                     老人也没法过来帮忙,家里只有老婆一个人白加黑、                         但是我们一定要将心比心,尽量给他们便利,”杨宛
                     黑加白地照顾着,她一个人实在应付不来。这个时候                         茹说。
                     她需要我的陪伴,我也能替她分担一点家务。”每天                             来北京边检总站支援半年了,她一直没有回过
                     下班回家,李漠又盼又怕。进家就洗澡、搓手,只能                         家,本来打算春节回家的,却因为疫情取消了计划。
                     是远远地看着儿子,不敢抱。                                   现在她觉得,北京就是家。
                        “我不知道一个人的精力到底有多大极限,但在
                     岗位上十几个小时全神贯注,回到家洗尿布、做饭、                             来自“南部战区”的增援
                     做家务,我扛过来了。”李漠的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3 月 15 日早晨,T3-D 迎来增援部队,来自位
                                                                     于北京南部的大兴机场边检站。站长王仕斌带领十余
                         “打仗了,哪里还分是不是支援民警”                           名业务与技术骨干前来支援。

                        “队长,我报名!”在收到需要出征 T3—D 专                          T3-D 候检现场旅客拥堵是王仕斌遇到的最大
                     区的通知后,作为支援北京边检总站的一员,来自烟                         难题。这里单日的入境旅客量就有 6000 到 8000 人
                     台边检站的民警杨宛茹毫不犹豫报了名。“队里不会                         次,现场通关压力巨大。检查员身着防护服,头戴护
                     因为我是支援民警不让我去吧。我们是来支援的,不                         目镜,手上套着两层橡胶手套,这给本就需要耐心
                     是躲在身后的,打仗了,哪里还分是不是支援民警。                         细心的人证对照、资料录入和证件识别工作增添了难
                     我申请去 T3-D !”杨宛茹一再坚持,终于如愿以偿。                     度。再加上询问登记旅客入境后住址、联系方式等信
                         没有去过 T3-D 现场,便永远无法知道“临时                     息,即便是业务能手,完成这一套程序也要两三分钟。
                     战场”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备勤室为数不多的几排椅                        而多数旅客从涉疫国家来,个人防护措施参差不齐,
                     子,临时贴着“边检备勤室”字条的“门牌”和屋里“白                       现场交叉感染的风险可想而知。
                     晃晃”一片的民警们……眼前的景象让杨宛茹有些底                            “我的工作就是协调、帮助解决问题,使一线旅
                     气不足,“所有入境航班都转到了这里,会不会有我                         检与二线分流成为一个整体,让运转效率最大化。”
                     没见过的证件,会不会有我没掌握的规定?”杨宛茹                         从警 30 年的王仕斌,在首都机场 T2 和 T3 两个勤
                     在心里嘀咕着,她向来是个做事细心稳重的人。3 月                        务现场、多个岗位都工作过,对各部门间的协同配合
                     15 日,杨宛茹为上战场作了一天准备,熟悉现场环境,                      最熟悉,他主动把协调各部门的任务扛在肩上。执勤
                     学习专区的业务规则,复习防护服的穿脱流程,终于                         队、遣返审查所、通关服务保障队,王仕斌跑前跑后
                     重拾自信。                                           把各个部门有机串联起来,积极发挥分流引导岗位作
                         3 月 17 日晚上 8 点半,4 个大人带着 1 个小孩、              用,精准引导旅客有序候检。
                     1个婴儿急匆匆地冲到杨宛茹的检查台前。原来这几                             回到备勤室休息固然是舒服的,但按规定进备
                     位旅客由于买票时没考虑到转机时间,眼看下一程航                         勤室要脱掉防护服。一套防护服就要 200 多元,大


       30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