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5 - 中国出入境观察2023年总第013期
P. 85
视 野
型文人史诗,被称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拱门。自由塔倒 Y 形的设计,代表了当代伊朗精神,
菲尔多西之后,海亚姆在临近的内沙布尔出生。 昭示着追求自由与和平。
他的博学多才和丰富人生阅历让人无 敬佩,不仅在 尽管有着严格的宗教禁忌限制,但伊朗人从来
数学方面编撰了《代数学》、天文学上修建了国家天 不缺少时尚和浪漫,早在巴列维时代的伊朗就是伊斯
文台、修订波斯历法,而且当过宫廷御医,文学成就 兰世界最世俗化的国家。伊朗人可以在最严格的宗教
当属《鲁拜集》闻名于世。“鲁拜”在阿拉伯语中意 戒律和世俗之间做到融合交汇。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
为四行诗,这种诗体很像我国的绝句,第一、二、四 集在披着黑色面纱的妇女时,时尚的伊朗女孩们也会
行押尾韵或四行全部押尾韵。英国作家爱德华·菲茨 用彩色的头巾来装点自己的美丽 ;神秘面纱下除了闪
杰拉德发表了自己对海亚姆诗歌的译作《欧玛尔·海 躲的眼神,更多的是会笑的美丽双眸。当清真寺里双
亚姆之鲁拜集》,把这位中世纪的伊朗诗人介绍给了 膝跪地的人们沉寂在虔敬的祈祷中,餐厅咖啡馆里也
西方读者。此后,欧玛尔·海亚姆的诗歌才名声大振, 会传来家族聚餐和朋友调侃的笑语。信仰对于伊朗人
渐渐享有了世界性的声誉。 不是禁锢,而是生活中最自然的一部分。清真寺是人
在伊朗,人们热爱诗人,谈论诗歌,把诗歌文 们虔诚礼拜的地方,但在那里也可以看到举办文化艺
化融进日常里。不朽的诗篇通过一个个热爱诗歌的波 术培训活动的告示 ;在德黑兰,基督教堂和犹太教堂
斯人的声音在这片土地上不断回响,荡漾着这个古老 与清真寺和谐并存。从这一切可以看到伊朗文化内在
民族对诗歌文化的热爱。 的一种宽容和简约,传统的伊斯兰文化和现代文明的
许多特征在这里共存和磨合。
行走于传统与现代之间 上 :伊玛目清真寺
宗教和历史,这些是伊朗的全部吗?显然不是, 下 :清真寺内一景
翻开签证页 30 页吧,让我们感受伊朗的现代时尚
元素。这是伊朗的地标建筑——自由纪念塔,建于
1971 年,原是巴列维时期末代国王为纪念波斯帝国
建立 2500 周年而特意修造,塔身由钢筋水泥搭建,
2500 块大理石铺满塔身表面。建成之初,这座塔被
命名为“国王纪念塔”,1979 年伊斯兰革命后政府才
将名字改成了自由纪念塔。
线条之美在这座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建筑上展现
得淋漓尽致。虽然名字叫“塔”,但自由塔中间却是
镂空的,整体看起来像一个倒 Y 形。凯旋门是巴黎
的代表,自由塔无疑就是德黑兰的门户。与其他威
严厚重、方方正正的传统建筑相 ,自由塔优雅美
观的波斯线条既缓和了建筑物的沉重感,同时也给
人一种塔身准备振翅翱翔的视觉效果。这种别出心
裁的轻盈灵动,人们在观看她的第一眼便能深深地
体会到。除此之外,独特的设计更为自由塔增添了
不少新鲜的视觉层次。由于“翅膀”的存在,塔身
的轮廓在每个侧面都不尽相同。绕着塔身转上一圈,
每走一步塔的样子就会有新的变化,移步换景的建
筑艺术,让我们感受建筑师给予的空间视觉享受。
现代风的建筑结构基础上,又融入了伊朗传统特色
2020 年第 01 期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