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古韵织就“丝路”千年

  • 翻开中国王朝对外商贸交往的历史书卷,始于永乐三年(1405年)的郑和七下西洋最为人熟知,但是,这是一种以炫耀朝政为目的的航行,随之而来的海禁政策使中国失去了与海洋文明亲近的机会。

    真正的大航海时代,应该是社会各个阶层普遍参与认同的,是与各阶层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历史大气候,中国历史上符合这一条件的朝代只有一个,那就是宋朝。

    一千多年前的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宋神宗经过范仲淹主张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变法”洗礼之后,宋朝实行了空前的开放政策,强大的贸易船队与东亚的朝鲜、日本,东南亚的越南、印尼等沿海国家都建立了贸易关系,影响直达西亚和非洲。

    在此背景下,宋神宗颁诏,以故翁山县地,即舟山群岛重建县治,改变了过去单纯从神异文化看海岛“仙境”的观念,而更多地从变法、改革等角度看待海岛的区位优势,将之上升为关乎富国强兵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建县,并赐新县名为“昌国”。

    舟山群岛从此步入与国家命运、民族兴衰密切相关的新时期。

    舟山的由盛转衰见证着中华民族有海无防的屈辱历史

    如果说,汉唐是用马匹和骆驼,通过西北陆上“丝绸之路”让更多的人认识了神秘的东方,那么宋朝则是用风帆和海船,通过东南海上“丝绸之路”把华夏文明带到了世界的另一端。

    宁波舟山港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港口之一,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记载“一带一路”历史的活化石。

    南宋时期,每年都有上千艘像“南海一号”这样的商船出海贸易,“甬东东际控东荒,蓬莱北界跨石梁”,以至于700多年前的元朝就已经有人对跨海大桥有过了遐想。

    但是,历经了南宋的鼎盛繁华后,明朝时期开始的闭关锁国、海禁等政策,使舟山先后经历了抗清、抗外辱的战场洗礼,见证了中华民族有海无防的屈辱历史。

    南宋有厓山,南明有舟山。1649年,浙江的明朝遗臣拥鲁王朱以海监国,是为南明政权之一,驻跸舟山,以舟山定海为大本营,与清军打了十余年的拉锯战。

    顺治八年(1651年),清浙闽总督陈锦分三路大军进攻定海,全城军民进行激烈巷战,因寡不敌众,城陷。城陷当日,清军挨家挨户搜捕,不分军民一概屠杀。定海城血流成河,18000余具尸体累累相枕,井中填满尸骨,大火昼夜不息。史称“辛卯之难”。

    据说,这是当时浙东地区最惨重的一次屠城,也是中国海岛城邑中最惨绝人寰的一次。

    清朝乾隆年间舟山海关再次关闭,从此舟山又陷入封闭滞后的境遇。

    1840年,英国侵略军因恼怒于清政府销毁走私至中国的鸦片而悍然决定对华开战,3000余名英军携舰船枪炮,向定海发起攻击。尽管守军只有2000余人,装备也远逊于英军,但肩负守土之责的官员和将领依然率领舟山军民奋起反抗。

    1841年8月,英国海陆军再度进犯舟山。面对强敌,镇守舟山的葛云飞、王锡朋、郑国鸿三位总兵携麾下5800余名将士毫无惧色,英勇抗击英军的入侵,直至战死沙场,无一投降,史称“定海保卫战”。

    在舟山鸦片战争纪念馆顶层,伫立着清朝道光皇帝亲令为三位总兵修葺的祠堂。虽经近200年的沧桑,祠堂依旧被感念三总兵爱国守土情怀的舟山人民所供奉。从祠堂向外极目远眺,舟山秀美的山河风景尽收眼底。舟山守卫者们顽强抗争的精神,将在山海天地间浩然长存。

    舟山的开发开放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号角

    1949年新中国宣告成立,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然而,新中国成立后海上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尤其是舟山群岛星罗棋布、港湾错综、航道交织,2.08万平方千米的海域散落着1390个大小岛屿和245.8千米深水岸线。

    国民党军队妄图以持久的封锁和挑衅扼杀新中国,在距离东海海岸线仅数百海里之遥的地方虎视眈眈。由此,战略地位特殊的舟山肩负起屏护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祖国东大门的重任,成为护卫万里海疆的坚固要塞前哨。

    虽然历经70年的发展,舟山所面对的安全形势早已与当年大相径庭,但从散布在舟山各地的一排排无声的军营建筑中,犹然可见一座曾在对敌斗争的峥嵘岁月中被重兵守卫的要塞的痕迹。

    这其中就有原公安边防部队的历史印记,也有现在舟山边检民警的崭新身影。

    “舟山真正再次对外开放,源于1991年江泽民同志来舟山考察,挥毫题写了开发海洋、振兴舟山八个大字。”舟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负责人汪伟介绍,此后港澳地区全国人大代表视察团全面调研了舟山“渔、港、景”资源优势,提出了舟山“再造一个香港”梦想。

    战争年代,舟山的地理环境成了制约其发展的劣势;和平年代,这些条件却又成了其发展的独有优势。

    在舟山群岛新区城市展示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一段论述引人注意——“最重要的还是要把舟山放在国际上、放在全中国、放在浙江省这样的位置上去考虑,越这么考虑,舟山的地位越不可限量。”

    2002年至2007年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登海岛、进渔村、访渔民,足迹遍布11个屿,深入调研、科学谋划舟山发展战略。

    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使其成为我国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和重庆两江之后的又一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

    2013年1月17日,《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获批,规划指出:舟山新区的发展分为三步:第一步,综合保税区(已于2012年9月29日获批);第二步,自由贸易园区(已于2017年3月31日获批);第三步:自由港区(市、城)(2018年以后)。

    目前,舟山群岛新区已成为连接海洋强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自由贸易区四大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最终将建成类似香港、新加坡的自由贸易港。20多年前“舟山再造香港”的自由港之梦正在变成现实。

    舟山的重新崛起急需要边检工作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

    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目标在于以海洋经济合作为重点,打造一个全球性的“现代海上丝绸之路”,其关键要素就是国内要尽快建立一个“自贸港区”。而舟山自贸区的出现正好契合这一要义。

    在《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中,浙江未来将把“三基地一中心”作为战略发展目标进行建设布局,就是以打造建设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国际石化基地、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和国际油品交易中心为目标,发展石油储备、炼化项目、保税燃料油等特色产业为核心的战略布局。

    自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以来,舟山正稳步推进国际海事服务基地建设,保税油累计供应345.5万吨,基本形成华东地区保税燃料油加注中心;积极推进国际油品储运基地和国际石化基地建设,黄小双(黄泽山、小衢山、双子山)项目规划总储量5500万方,新奥LNG一期项目正式投产,年处理能力将达到300万吨;加快推进舟山航空产业园建设,引进波音737飞机完工和交付中心项目,加快建设舟山航空产业园;全面启动国际农产品贸易中心建设,舟山国际远洋水产品贸易中心挂牌成立。加快建设国际矿石中转基地,矿石中转码头实现了40万吨级货轮常态化靠泊。

    “口岸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出入境形态日趋复杂多样,口岸出入境流量快速增加,口岸锚地船舶快速增长等一系列新情况、新形势,对出入境边防检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汪伟介绍,随着浙江自贸试验区的实施和推进,进出舟山口岸的人员和航线数量将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在锚地开展保税燃料油加注和进行过驳的国际航行船舶数量也将快速增长,在普陀山机场正式对外开放后,舟山口岸将既包含海港又包含空港业务。同时,舟山口岸的海港业务复杂程度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

    在中国(浙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舟山口岸单位的通关便利化程度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边检机关如何推动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涉及面广,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

    “我们正在研究推行信誉等级制度,对达到一定信誉等级的国际邮轮公司下属邮轮所载的入境旅游者实行抵港一定期限免签证制度;研究落实口岸限定区域管理(码头封闭)的具体措施等。”舟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政治工作负责人郑立安介绍,舟山边检机关通过深入开展“放管服”工作,积极营造高效便利、出入有序的口岸通关环境。

    目前,舟山边检、海关、海事等口岸单位,创新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船舶“一单四报”全流程应用、船舶进出境无纸化通关、口岸港航通关服务“4+1”模式(原4家口岸单位和港航部门的数据共享),已经取消44类70余项的纸质材料,只保留护照、临时入境许可2项证件资料,通关时间压缩81%,从16小时缩减到2小时。

    舟山成为全国首个进出境船舶全流程无纸化通关口岸,国家口岸办2018年6月在舟山召开现场会,并于同年9月1日在全国推广。

    风云激荡,东海潮涌。进入舟山揽不尽湖山之秀、岛礁之胜、海天风光,更令人着迷的是它走过的一串串历史步伐。新时代新征程,这片深蓝色的不眠港一路跨越,一路圆梦,一路精彩,从“海岛时代”迈入“大桥时代”,又从“大桥时代”迈入“新区时代”,奏响着一曲曲充满变革与创新、发展与进步、跨越与突破的时代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