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748公里的家国情怀

  • 四月的云岭大地花红柳绿,莺飞燕舞。而在中缅边境高黎贡山上的阿弄垭口,却是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4月14日一早,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腾冲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向阳分站民警吕兴龙带着几个民警,穿好防护装备,背着干粮给养,翻沟谷、爬雪山,开始了一天的边境执勤巡逻工作。

    何先红,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红光乡一名普通小学教师,今年3月,被云南省妇联评为“最美边防警嫂”。

    两地相距1748公里,两人相爱守望11年。

    她在老家赡养7位老人,拉扯4个孩子,“最美边防警嫂”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两个历经磨难的小家;他在中缅边境一线的怒江大峡谷戍边13载,4000多个日夜的坚守,换来了边境线的安宁和万家灯火的团圆。

     

    妻子说:“我把家守好,让他没有后顾之忧!”

    4000多个日夜无言的坚守

    中缅边境线的丹珠检查室,矗立于险峻的高黎贡山中方一侧,背靠怒江天险。每年12月至来年4月,是人迹罕至的大雪封山期。受山势阻隔,这里平均每天见到太阳的时间才三四个小时,常年潮湿阴冷,手机信号也很不稳定。

    这是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腾冲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向阳分站的一个执勤点,也是吕兴龙常年坚守的岗位。自2016年8月到检查室工作后,他每天带领执勤民警检查边民出入境证件,严防不法分子出入,爬到海拔3300多米的阿弄垭口进行边境巡逻,日子枯燥而单调。

    这样的戍边生活,吕兴龙已经坚守了4000多个日夜。

    “寂寞的时候对着奔腾的怒江说说心里话,孤独的时候给每块石头取个名字。”回忆着戍边的日子,吕兴龙感叹不已。

    “在这里待的时间长了,最容易得风湿病和关节炎。”吕兴龙说,他的一位同事在这里工作6年多,得了关节炎,每逢阴雨天,关节就会隐隐作痛。好在现在配发了木桶,每天睡觉前,可以烧点开水,放上姜片,泡个脚祛除湿气。

    2006年6月,吕兴龙从四川警察学院毕业后,投笔从戎,来到原云南边防总队怒江边防支队服役。从那时起,无论是在大雪封山半年的独龙江,还是在暗流涌动的怒江边,都留下了他坚毅的身影。

    2009年11月,吕兴龙轮换到独龙江边防派出所工作半年。进去之前,他就听说了“两根黄瓜”的故事。原来,独龙江每年都有半年的大雪封山期,吃不到绿色蔬菜。有一年,冰箱里储存了两根黄瓜,于是,同事们想吃蔬菜的时候,打开冰箱看看,饱一饱“眼福”,就这样度过了一个冬天。

    为了让同事们能吃上绿色蔬菜,工作之余,农村出生的吕兴龙就带着驾驶员王时华,在派出所荒废的蔬菜大棚,把石头一块块捡出去,挑进一担担土,平整出来,种上包菜、黄瓜、番茄等十多种蔬菜。经过一番悉心照料,那年冬天,战友们吃上了自己种的蔬菜。

    平淡的戍边生活,也时常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危险,这也是吕兴龙的爱人何先红最担心的。2016年4月,在一次抓捕毒贩的过程中,为截住欲逃往境外的毒贩,吕兴龙纵身一跃,跳到了4米多深的坎下,将毒贩一举擒获。当同事上完手铐,他才发现自己左小腿已经骨折,疼痛难忍。

    “‘龙哥’把这件事跟我说了以后,我非常心疼。”何先红说,“家里面的事情他可以放心,老人、小孩我都会照顾好,他在前方守边防,我会守好我们的家!”

     

    丈夫说:“虽然困难很多,但从不后悔。”

    拉扯4个孩子责任如山

    3月25日17时30分,青川县红光乡中心小学下课铃响起,孩子们一窝蜂地冲进食堂,排队打饭。何先红上了一天的课,满脸疲惫,走进食堂准备吃饭,看到正在吃面的霖霖,瞬间又露出慈母般的笑意。

    此时,在另一所学校,还有一个叫缘缘的16岁男孩,也在幸福地生活着。他俩虽不是何先红的亲生儿子,却在何先红身上得到了最温暖的母爱。

    2008年底,何先红考入青川县红光乡中心小学,成了一名普通教师。繁忙而充实的工作,不仅没有分散她的精力,更使她明白了“责任”二字的含义。

    2009年和2012年,由于舅舅和妹妹家相继出现变故,彼时不满1岁和9岁多的两个小男孩先后来到何先红家生活。因为刚结婚不久,何先红担心爱人吕兴龙不同意他们和自己一起生活。

    没想到的是,电话打过去后,吕兴龙满口答应:“都是苦命的孩子,他们有困难,能帮一点算一点!”从那时起,靠着两口子的工资,何先红供两个小孩吃饭、穿衣、读书,给了他们家的幸福和关爱。

    后来,何先红有了自己的两个小孩,家里就有了4个小孩。“每次买衣服要买四套。”何先红说,“两个大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从来没当外人看。”

    何先红说,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大儿子远远5岁那年,一天半夜高烧不退,急坏了的何先红立即叫上堂哥和婆婆,赶往广元市医治。第二天,何先红也头疼、发烧。婆婆要赶回家照顾老人,她只能咬着牙,硬撑在病床边,陪孩子打针输液。直到第二天晚上,几近虚脱的她,才去挂了急诊治病。

    “那次我没有告诉‘龙哥’孩子生病了,其实,明知道他回不来,但还是希望他能在身边!”

    对于爱人内心的纠结,吕兴龙何尝不能感受得到。他说:“我了解她的个性,虽然困难很多,但也从不后悔。”

     

    公公说:“这样的儿媳妇打着灯笼都找不着!”

    赡养7位老人负担接踵而至

    3月26日上午,上完两节语文课的何先红请假,抱着1岁的小儿子乘车前往15公里外的苏河乡力子村,为吕兴龙的外公庆祝80岁生日。

    车辆行驶在只能容下一辆车的S形盘山公路上,路面像是悬挂在山间的一条“腰带”,看得人后脊发凉。这条山路,何先红每个星期至少要走一次。因为路的尽头,住着爱人吕兴龙的父母、爷爷和外公、外婆5位老人。

    一下车,给外公送上问候和祝福后,何先红把小儿子递给亲戚,进到厨房,帮忙准备中午的饭菜。洗菜、切菜、端菜,何先红一边忙碌,一边和婆婆拉着家常。屋外,91岁的爷爷正和外公、外婆喝着茶、晒着太阳,安详地享受着晚年生活。

    正午时分,一大桌丰盛的菜肴做好了,亲戚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团圆喜庆的气氛在山间荡漾。席间,公公吕正才挪了挪摔伤的大腿,动情地说:“何先红这么好的儿媳妇,打着灯笼也找不到!”

    原来,2008年底,吕正才在建房时,不慎从二楼跌落,造成大腿等多处重伤,从那以后,不仅丧失了劳动能力,也留下了后遗症。受伤后,吕正才几乎每年都要去医院住院治疗、复查。经济负担本就不小,何况家里还有3位行动不便的老人需要照顾,何先红就只能学校、家里、医院三头跑。后来,吕正才身体逐渐恢复了,逢人便夸儿媳妇好。

    祸不单行。2016年冬,何先红母亲从高处跌落,造成腰椎骨折。于是,洗衣、做饭、喂猪这些家务都落在了何先红的肩上。那时,何先红正是毕业班班主任,晚上要上自习。每天下午放学后,她立刻跑回家煮饭。把饭送到母亲床前,为在外干活的父亲留好饭后,何先红又赶紧带着儿子远远,回学校上自习,下课回家后接着收拾锅碗,照料孩子们。最令她记忆深刻的是,每天要用锄头为十几头300多斤重的猪清理猪粪,还要用水管冲洗猪圈,身上溅得到处都是粪水。

    何先红深有感触地说:“那一段时间感觉特别难熬,而且还整夜整夜失眠,尽管如此,从没有向‘龙哥’开口诉苦。”

     

    医生说:“你老公挺爱你的!”

    跨越1748公里的爱恋

    吕兴龙与何先红在初中时就已经认识。2008年6月,吕兴龙大学毕业,远赴云南怒江边境工作的前一晚,他跑到何先红跟前,要和她“耍朋友”。经过一夜的深思熟虑,她答应了他。

    从此,一人在四川青川相思,一人在云南怒江遥望。

    2008年5月12日,一场地震重创了四川青川。6月4日,劫后余生的何先红,黑黑瘦瘦地出现在吕兴龙面前。两天后,吕兴龙拉着何先红去登记结婚,成为夫妻。

    怀孕后,何先红每次都是坐3个小时的客车,独自去广元市里的医院做产检。一天半夜,离预产期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由于胎膜早破,医生说孩子可能会早产。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何先红给父母打了电话,又给学校领导请假。父母把她送到邻镇的卫生院后,经过一番折腾,又派救护车送到了市医院。

    凌晨4时,医生问孩子父亲怎么没来时,何先红强忍着苦痛与辛酸,告诉医生:“我爱人是一名边防军人,他不知道孩子会提前出生。”

    在医生的建议下,何先红给吕兴龙打了电话。电话里,吕兴龙叮嘱医生“一定要保证大人的安全”。事后,医生对我说:“其实我能感觉到,你老公挺爱你的!”

    2019年1月1日,随着公安现役部队改革,吕兴龙脱下橄榄绿,穿上藏青蓝,成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临近春节,又是一年团圆时。已经连续8年没有回家过年的吕兴龙,何尝不想陪在家人身边?只是,初心未改,职责没变,他还要继续坚守在边境一线的工作岗位上。

    何先红似乎看穿了爱人的心思。今年1月17日,她带着三个年幼的小孩,背上背一个,手里拽一个,身后带一个,再拖着一个大行李箱,挤客车、赶动车、坐飞机、再乘客车,用了3天时间,辗转3500里,来到吕兴龙单位,陪他过了一个春节,全家人度过了一段最幸福的时光。对于夫妻俩而言,爱情,不是挂在嘴边的承诺,也不是花前月下的浪漫,而是“你在前方‘守边’,我在后方‘安家’”。

    跨越1748公里的真爱,还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