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272户村民的脱贫梦

  • 广东汕尾陆丰市陂洋镇古寨村有400多年的历史。据载自明朝中期起,为躲避战火,不断有中原百姓迁入并按姓氏聚居,形成了“古寨十八姓”的传统。后为防御盗匪,村民团结起来用黄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造108面寨墙自我保护,至今仍有留存,安稳如磐。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信奉雍烈娘娘,视其为舍身为民、慈悲博爱、和睦包容精神的化身,自清乾隆四十年至今,村民每年举办庙会、每10年举行祭祀。这一民俗活动,成为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百年风雨沧桑,在这个古老而偏僻的山村,四海为家的“客家人”耕种繁衍生息,亦有人远出家门经商或务工,却未能摆脱贫困落后的面貌——曾经,全村只有一条过境公路,每逢下雨天,村间小路泥泞不堪,没有路灯的夜晚漆黑一片,没有任何集体经济,不少人仍住着危房,至2016年全村近1万人口中有1315人身处贫困……在外人看来,这在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如今,古寨这个“省级贫困村”在短短的两三年里,在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正在用日新月异的变化全力打赢这场精准脱贫攻坚战。

    而这一切,要从两位“60后”驻村扶贫干部说起。

     

    “村里来了两个省城干部”

    4月25日走进古寨村,记者不禁对眼前的景象感到诧异:条条水泥路直通村民家门口,盏盏高杆路灯挂饰红色中国结,两层以上“小洋楼”随处可见,灯光篮球场、户外健身场、文化戏台一应俱全,党群服务中心、党员学习室即将竣工,菜市场、种养基地业已规划,成群结队放学的小学生欢声笑语……这就是还在脱贫攻坚中的“省级贫困村”古寨村吗?

    “村里发生了大变样,扶贫工作队的贡献最大!”一见到记者,古寨村党支部书记谢德清就兴高采烈地说着。他所说的扶贫工作队,其实只有两人组成,一个是来自广州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番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扶贫第一书记屈官富,一个是来自天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扶贫工作队员廖佰明。2016年6月,广州边检总站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经过层层选拔,决定派驻两人到古寨村开展扶贫攻坚。

    “村里来了两个省城干部”,可村民们似乎并不太关心。还没融入村里,屈官富和廖佰明就感受到了“无形的压力”和“怀疑的眼光”——有的村民认为,就凭两个外地人组成的扶贫工作队,能改变村里贫困落后的面貌吗?有的村干部当面笑呵呵,背地里不以为然,甚至认为他们只是来走走过场、做做样子。经初步摸排,古寨村竟有272户贫困户,在整个陂洋镇是最多的,且各有不同情况、不同特点、不同需求。

    如何打赢这场攻坚战?年近五旬的“第一书记”屈官富没有打“退堂鼓”,当初和比自己还要年长几岁的廖佰明,一起请缨告别繁华的一线城市,走进这个偏远乡村,早就做好了“三年攻坚”的准备。“将来国家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自己也是竭尽一份力气的,不是吗?”一想到这些,屈官富和廖佰明就再一次坚定了决心。

    可如何才能破除成见,尽快走进村民的心里,建立起他们对扶贫干部的信任?两位农家子弟决定“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民心”。白天找农户,晚上找乡贤,天天连轴转。上任一个月里,屈官富和廖佰明就走遍了古寨村所属的9个自然村,对村镇两级提供的数百名贫困名单逐一入户核查,全面收集贫困户及其家庭成员户口、社保、医保、教育、就业等各项信息。

    经过不懈努力,村民们终于慢慢放下成见,打开心结,向他们反映村路没有路灯、农民外出打工难、村小学破旧失修等民生诉求。屈官富和廖佰明一一记录在册,事后及时向“娘家”广州边检总站及有关单位反馈,积极争取资金和支持,并逐项予以解决。

    “扶贫工作队没来多久,就给我们解决了第一件大事。”村民口中说的“大事”,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在广州边检总站扶贫专项资金支持下,曾在番禺边检站分管基建工程的屈官富,很快就带队为村里4.6公里主路安装了140盏高杆路灯,让村民从此告别了“夜里摸黑出门”的窘况。

    夜间村路亮堂了,村民心里乐开了花。村民谢为德告诉记者,路灯直通家门口,曾是他们在心里盼了多年的事情,没想到在扶贫工作组入驻的短短几个月里就实现了。

    贫困户开始相信,扶贫工作队是可以带领他们脱贫的。

     

    “四面贵人相照应,八方财宝进门庭”

    精准扶贫需要找准贫困的原因,而在古寨村,贫困户致贫的原因诸多。古寨村地处山区,距离陆丰市区40公里,村民长年以种植水稻、荔枝、菠萝等农产品谋生。村主任郑猛告诉记者,就拿村民种植最多的荔枝来说,近些年来由于收购价格一直很低,一年下来卖的钱,刨去成本,常常赚不到什么钱,甚至很多都烂在了地里。“荔枝要雇人摘,现在人工费都很高,可能最后卖的钱,还不够人工费。”

    逐户走访贫困户,逐一分析致贫原因后,屈官富和廖佰明认识到,除了农业低收入,古寨村一个关键的问题是村里没有任何集体经济,缺乏“造血”功能。如何制订好帮扶措施,因地制宜把“输血”与“造血”结合起来,综合施策、同向发力,让扶贫举措浇花浇到根上,才是最重要的努力方向。

    2017年9月起,在扶贫工作队的多方争取下,古寨村开创性地发展了一大“造血”项目——先后利用广东省扶贫开发资金参股投资陆丰市产业园、陆丰市甲子自来水公司、陆丰市产业园邻里中心等一系列政府主导建设项目,以及参与镇政府主导的产业合作社,既保证了资金使用安全,也给古寨村带来了稳定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如今,古寨村的贫困户每口人每年都能获得501元的项目分红收益。

    屈官富向记者介绍,有的贫困户还需要保障性兜底、政策性帮扶和社会救助。例如曾清妹一家,夫妻两人、长子均身患残疾,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劳作务工,家中唯一健全的女儿正在就读初三。这些年里,他们一家四口挤在一间几乎空空如也的老房子里,每逢大风大雨,屋里就下起小雨,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

    4月25日下午来到曾清妹家里时,眼前的一幕却让记者为之震撼——身材羸弱、口齿不清的母子俩正在老房子里埋头做手工塑料花,做好的成品已堆成一个小山头,这种零工计件挣钱,虽然每件只能赚几分钱,但身体残疾的他们仍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着生活的新希望。

    更让记者欣喜的是,在去年扶贫攻坚危房改造工程中,屈官富和廖佰明最先将曾清妹的房子确认为危房,第一时间为其申请发放了4.5万元危房改造款。如今这间老房子成了母子俩的“小作坊”。一家人已经搬进一栋占地100余平方米的全新小楼,卧室里安装了空调,楼顶也建起了小阁楼。

    “一家4口,虽然3个都是残疾人,但他们很勤劳,也非常懂得珍惜和感恩。”临走时,屈官富这样说着。记者看到,瘦弱的曾清妹久久地站在路口,朝扶贫工作队挥手告别,脸上始终绽放着灿烂笑容,身旁的老房子门上贴着一副对联:“四面贵人相照应,八方财宝进门庭。”也许,这正象征着她的“致富梦”,既不忘党的恩情,也要不懈追求门丁旺兴。

    记者了解到,像曾清妹一家住进新房子的并不在少数。经过2018年一年的努力,扶贫工作队多方联系市、镇住建部门,实时跟进落实住房改造资金和工程,截至目前,全村已全部完成48户危房改造。不仅如此,古寨村符合条件的45名无劳动力贫困户已全部纳入低保和五保;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贫困人口全部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1315名贫困人口全部落实城乡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

     

    “1262人已实现脱贫,脱贫率达96%”

    4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村民温晒玉的家。这个有些年头的小楼房在水泥路边上并不起眼,客厅也看不到任何值钱的家当。但眼前的这位大姐,看到扶贫工作组,脸上立即乐开了花,说起自己的三个儿子,更是笑不拢嘴。

    虽然家庭贫困,温晒玉却培养了3名大学生。屈官富和廖佰明介绍,这些年,正是儿子们都上了大学,才导致家庭陷入贫困。长子2011年考上广东石油大学,次子、三子2016年分别考上广东白云学院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她靠向亲友借钱和银行借贷供孩子上学,生活非常艰苦。

    两年前入户走访时,寒门子弟出身的屈官富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向广州边检总站反映。总站迅速发动广大民警捐款,自去年起每年资助每人5000元学费,直到温晒玉次子和三子以及村中另外3名本科生完成学业。如今,温晒玉的长子已在东莞有稳定工作,她期待着明年次子和三子毕业参加工作,家庭面貌将会发生质的改观。

    “感恩广州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在我求学道路上给予的关心和帮助,让我更加安心成长成才……”“将来我也会像帮助我的未曾谋面的警察一样帮助他人,让这份爱延续……”去年8月,古寨村多名贫困大学生向该总站寄来感谢信,用朴实的语言表达感激之心和发奋学习、反哺社会的抱负。

    近两年,扶贫工作队还开展“教育创强”活动,帮助古寨小学改善教学环境。“250套新课桌椅、3套多媒体教学设备、一间图书阅览室……”说起扶贫工作队对古寨小学的帮扶,教导处主任吴利火如数家珍。二年级数学老师林佩霞还现场演示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安装在讲台推拉黑板的背后,老师课前做好PPT,便可实现图文声像多媒体教学。“这套设备,我们现在已经运用在数学、语文、英语、音乐等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了,教学效果也更好了。”林佩霞说。

    得知屈官富和廖佰明不久后就要完成3年的扶贫工作归队,几名老师都围上来,想和他们多说说话。3年里,他们相互帮助,不分你我,如今离别在即,不忍说再见。热心的六年级英语老师赵嘉惠更曾是扶贫工作队的“得力助手”,是她和扶贫队员共同完成了数以万条的贫困户信息数据的系统录入。

    “截至今年5月,272户贫困户1315人中,已有261户1262人实现脱贫,脱贫率达96%,337人实现就业,占有劳动力贫困人口49%。”5月10日,广州边检总站选派新的扶贫工作队接替后,屈官富和廖佰明光荣完成3年的扶贫任务回到广州,向组织交出了这样一份成绩单。前不久,他们所组成的扶贫工作队被表彰为“广东省2016—2018年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廖佰明也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欲问秋果何所累,自有春风雨潇潇。”成绩和荣誉背后的艰辛和付出少有人知,驻村第一年,不到50岁的屈官富黑发变白头,与廖佰明两人的鞋子磨漏了六七双;3年里,屈官富无数次缺席陪伴身患癌症的岳父母,廖佰明的妻子也患上了疾病,时常独自住院治疗。

    也许这3年,更需要他们相扶相持的,是亲人。

    但这3年,他们为古寨村272户村民的脱贫梦,用尽了全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让一个人掉队。”5月13日,广州边检总站选派的新扶贫工作队已入驻古寨村,正在以攻城拔寨的势头,吹响新的冲锋号角,坚决保证剩余的11户53人如期精准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