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九龙站守夜人

  • 夜深了,他们不能睡。在地下20米深的巷道里,闻着生活垃圾令人作呕的气味,以及通风系统发动机永不停歇的轰鸣,他们依然坚守在口岸里,执行出入境边防检查任务。他们是第一支派驻香港执法的中国移民管理警察,是西九龙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守夜人。

     

    又是一个不能归家的雨夜

    张应利已经不记得这是自己多少次值大夜了。关闸后的口岸,没有了喧嚣,被工作填满的思绪也有了些许自由的空间。又是一个暴雨天,雨水模糊了玻璃幕墙外的夜空,狂风裹挟着雨点猛烈敲击穹顶,在广东生活20余年的他,早已对这样的天气习以为常。但,有那么一场风雨是他永远不能忘记的。

    2018年9月15日,当时西九龙站口岸开通在即。全站上下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开通工作。天公不作美,距离开通仅有一个礼拜时,最强台风“山竹”在广东沿海登陆。受台风影响,高铁即将于16日停运。为确保口岸设施设备和管控安全,西九龙边检站安排7名民警驻守口岸现场,张应利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勤务安排,我和其他两名同事一同负责当天夜间西九龙站口岸B4层工作人员通道的执勤工作。”说起“山竹”期间的这次执勤经历,他记忆犹新,“为了确保口岸设施设备和查验工作万无一失,我们扩大了巡逻范围,增加了巡逻班次,提前做好了重点区域的防水工作。”

    此时,26公里外的深圳,已经停工停课。这样恶劣的天气,张应利无时无刻不挂牵独自在家的儿子。“我只能在工作间隙一遍遍打电话叮嘱他关好门窗,待在家里。”提到疏于陪伴的儿子,他的脸上难掩愧疚。“其实是很后怕的,听说当时很多人家窗户都被吹掉了。”

    30多个小时后,台风过境,高铁恢复运行,张应利飞奔回家。开门看到儿子安然无恙,他一直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爸,不用担心,我可以照顾好自己。”一句话,让这个一米八的汉子瞬间泪目。

    边检的孩子早当家。缺少父母陪伴的日子,他们恍然间独自长大。

     

    交接班带孩子已经成为经常

    “小宝发高烧了,妈在家陪着,你回家赶紧带他去医院。”刚下了夜班,从高铁站出来,孙喆就收到一条急促的语音消息。

    孙喆和妻子赵卉组成了西九龙边检站双警家庭。今天赵卉中班,恰逢七一客流高峰期,按照勤务叠加方案,8点钟她就已经从家里出发去高铁站了。不能当面交代,赵卉难免有些焦虑。

    顾不及值大夜的疲惫,孙喆赶忙接上孩子去医院。儿科常年人满为患,没能提前预约只能现场等号。等待的时间总是漫长。凌晨4点钟起身巡查列车的他,没能抵挡住阵阵袭来的困意,靠在椅背上睡着了。

    “常年连轴转,顾‘大家’,就难顾得了‘小家’。”在孙喆看来,高强度的工作已成为一种习惯,尤其身在首个开设在香港的“一地两检”口岸,容不得他一丝马虎,必须保持精力高度集中。坚持班前休息,确保工作状态,他和妻子都雷打不动地执行着。因而,与孩子在一起,和父母一起吃饭,这些再普通不过的事情,在这个家庭里却成为一种奢求。

     

    因为放心不下,她成了唯一值夜班的女民警

    查验设备稳定、梅沙系统运行正常对边检工作的重要性毋庸多言。西九龙边检站技术保障队从筹建开始就承受了空前的压力。在队长因病需休养治疗时,队伍的管理和各项技术工作的推进,落到了她的肩上。

    她叫胡青,是西九龙边检站技术保障队民警,也是该站唯一参与夜班执勤的女民警。

    十余人的队伍,要技术保障这个境外的口岸万无一失,肩上的责任不言而喻。

    1月8日1时52分,“值班易”平台的报警声打破了关闸后的宁静。报警显示主机房服务器异常。值班的胡青第一时间带领技术值班员前往查看。

    打开机房门一股热浪迎面涌来,机房5个温湿度监控点明显异常,温度最高的达到38摄氏度,如果温度持续升高,将对服务器性能造成严重影响。紧急降温处置、排查故障原因、抢修恢复……这一切迫在眉睫。

    紧要关头需要沉着应对。胡青第一时间上报警情,带领技术值班人员紧急启用鼓风机和风扇,对主机房进行物理降温,同步紧张排查故障原因。

    初步确定是香港口岸区上端配电箱故障后,胡青立即上报站勤务指挥中心。站领导立即联系港方相关负责人,研判处理方案。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在4时20分,机房空调正常供电,开始制冷。胡青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清晨的阳光,穿过银色穹顶上一格一格的玻璃窗,洒落在寂静无人的候车大厅。每天6点30分,口岸开闸,早班民警和搭乘第一班高铁赴深的旅客互道早安,口岸又忙碌如常。新的一天开始了,守夜人的一天结束了。他们在晨光中踏上回深的列车,日复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