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中国出入境观察2023年总第005期
P. 96

传

            UA



                                                                     明起源的要素和标志,被考古学家认为是尧的都城,
                                                                     是最早的 “中国”。
                    山西故事                                             距今 4700 多年的古观象台。它由 13 根夯土柱组成,
                                                                         2003 年,在陶寺遗址上,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


                                                                     经从观测点通过土柱间缝隙观测对面塔儿山日出方
                                                                     位确定季节、节气。从第二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
                               □ 文 / 李  宇
                                                                     第十二个狭缝中看到日出为夏至日。从第七个狭缝中
                                                                     则可以看到春分和秋分日出。据专家初步结论,这个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古老的山西在新时                               发现符合《尚书 · 尧典》记载的 “历象日月星辰,敬
               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作为山西出入境边检总站                                  授人时”,体现了当时原始社会末期人们认识天地人
               一员,希望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更多的人了                                  三者关系的宇宙观。这个古观象台的存在应该可以说
               解山西的魅力、活力与美丽 ;身为国家移民管                                 明中国确实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而且五千年前已制
               理队伍中的一员,希望为国门名片的更加闪亮                                  定出历法节气。
               出一分力、发一分光。
                                                                         传说舜躬耕历山(晋南中条山东段),曾编指导
                                                                     农事的物候历《七十二候》。历山也由此得名。沧海
                                                                     桑田,从上古时代流传至今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所
                                                                     形容的农事活动和气象特征在山西南部地区仍可以
                                                                     得到较为准确的验证。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
                                                                     知一年内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
                                                                     系。它指导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影响千家
                                                                     万户的衣食住行,也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
                                                                     则。它与传统音律、医药、科技、人文思想的产生都
                                                                     有对应关联,也是中国人感时应物的情感纽带。直至
                                                                     今日,我们的现代生活无处不受二十四节气文化意义
                                                                     的影响。
                                                                         在努力实现转型发展的山西,在建设美丽中国
                                                                     的今天,我们需要通过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新的
                                                                     文博载体来做好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与保护,使它的文
                                                                     化价值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光大。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
                     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 这首节气歌我们耳熟能详,
                     也知道二十四节气的确立与太阳照在地球上的影子有
                     关系,但是您知道它和山西有什么样特别的渊源吗?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远古时代,这里气候温润,
                     动植物种类丰富,适宜人类栖息发展,是中华民族的                                    山西故事之
                     发祥地之一。在黄河中游的晋南运城市芮城县西侯度
                     曾出土过一百多万年前人类用火的物证,是目前中国
                     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
                         同处晋南的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全面拥有文
       94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