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中国出入境观察2023年总第001期
P. 86

传

            UA













                “游牧交界之处,无山河又为识别者,以石志,名曰 : 鄂博。”这是《大
            清会事例》书中对敖包的记载。敖包最初的作用是用于指路、辨别方

            向和行政区划,后来路经敖包的人们都会膜拜它,渐渐地就成了祈福
            风调雨顺、健康长寿、路途平安的图腾。
                据不完全统计,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有敖包 500 余座,位于边境地
            区的敖包有 200 余座,它们与一代代戍边人共同守护着两千里边防线
            的冬去春来。


            与敖包一起守护安宁



            □ 文 / 格日勒朝克图   任利勇    图 / 格  朝   徐泽龙



















       上图 :查干敖包





                         查干敖包:历史的见证者                                 壁、吉雅泰等革命者经常以查干敖包为联络点,同苏
                         位于二连浩特市东北 45 公里处有一个由白色石                     联、蒙古联系。当然,敖包也会成为敌特分子联络的
                     英石堆砌而成的敖包,因外观为白色,故称它为查干                         据点,1945 年,苏蒙联军多次在查干敖包附近抓获
                    (蒙语译为白色)敖包,查干敖包苏木也因其得名。                          日军特务。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查干敖包是驼队、勒勒                        查干敖包在中国边防保卫史上也留下了重要印
                     车商队重要的通道标识,因此它成了“张家口—锡林                         记。1951 年 2 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安部在
                     浩特—库伦(今乌兰巴托)—恰克图”中俄互市贸易                         中俄、中蒙国界先后建立 7 个边防站,锡林郭勒盟查
                     发展史上的重要一环。                                      干敖包边防站是其中的一个,就建在查干敖包前 9 公
                         查干敖包在近、现代历史上不仅是大漠南北蒙                        里处。当年 7 月,边防站改编为边防公安分局,并承
                     古地区一座神圣的图腾,还是早先中国共产党开展革                         担边防检查任务。1952 年 7 月,边防站改编为中国
                     命根据地的历史见证者。抗日战争期间,乌兰夫、奎                         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内蒙古总队锡林郭勒查干敖包
       84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