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故事

  •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古老的山西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作为山西出入境边检总站一员,希望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山西的魅力、活力与美丽;身为国家移民管理队伍中的一员,希望为国门名片的更加闪亮出一分力、发一分光。

     

    山西故事之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这首节气歌我们耳熟能详,也知道二十四节气的确立与太阳照在地球上的影子有关系,但是您知道它和山西有什么样特别的渊源吗?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远古时代,这里气候温润,动植物种类丰富,适宜人类栖息发展,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在黄河中游的晋南运城市芮城县西侯度曾出土过一百多万年前人类用火的物证,是目前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证据。

    同处晋南的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全面拥有文明起源的要素和标志,被考古学家认为是尧的都城,是最早的“中国”。

    2003年,在陶寺遗址上,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距今4700多年的古观象台。它由13根夯土柱组成,经从观测点通过土柱间缝隙观测对面塔儿山日出方位确定季节、节气。从第二个狭缝看到日出为冬至日,第十二个狭缝中看到日出为夏至日。从第七个狭缝中则可以看到春分和秋分日出。据专家初步结论,这个发现符合《尚书·尧典》记载的“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体现了当时原始社会末期人们认识天地人三者关系的宇宙观。这个古观象台的存在应该可以说明中国确实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而且五千年前已制定出历法节气。

    传说舜躬耕历山(晋南中条山东段),曾编指导农事的物候历《七十二候》。历山也由此得名。沧海桑田,从上古时代流传至今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所形容的农事活动和气象特征在山西南部地区仍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验证。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内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指导我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影响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也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它与传统音律、医药、科技、人文思想的产生都有对应关联,也是中国人感时应物的情感纽带。直至今日,我们的现代生活无处不受二十四节气文化意义的影响。

    在努力实现转型发展的山西,在建设美丽中国的今天,我们需要通过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以新的文博载体来做好二十四节气的传承与保护,使它的文化价值在新时代进一步发扬光大。

     

    山西故事之清明篇

    进入四月天,我们不妨了解一下山西故事里的清明节。

    清明是自然节气。它的三候这么讲:清明之日,桐始华;又五日,田鼠化为鹌;又五日,虹始见。简洁地概括出当时的天气特征。用“清明前后,种瓜点豆”“雨打清明前,春雨定频繁” 等等谚语来指导农事,这是劳动者长期的经验积累和智慧结晶。

    唐朝起,清明、寒食、上巳三节合一,成为传统节日。上巳节已经消亡。提到寒食节,当然想起山西人介子推。据《庄子盗跖》讲,晋献公时,骊姬作乱,晋公子重耳被迫出亡。介子从其流亡各国十九年,艰难备尝,有割股啖君之功。及重耳还国即位,称晋文公,赏从亡者,唯介子不言禄,携母隐于绵山。晋文公求之不得,乃举火焚山,欲逼其出。介子终不肯,与母相抱,死于树下。为哀悼介子,晋文公下令在其忌日举国禁火寒食,相沿成俗,所谓“寒食节”。

    在山西部分地区,清明前一天过寒食节。晋中的榆社县则在前两天过寒食节。晋南的垣曲县讲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前两天为小寒食。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包括介子推老家山西夏县,寒食节与清明节早已融为一体。

    祭祀之日,山西老百姓以面粉、枣泥捏成燕子模样,穿以柳条,插在窗户上,叫作“之推燕”。扫墓时携带小彩旗、枣蛋、指望馍做祭品。小彩旗是效仿当年晋文公在介子推墓上所插的旌旗。枣蛋寓意介子推赤胆忠心。指望馍有“蛇盘兔,辈辈富”的含义,教化人们奉母孝亲才能家和业兴。

    介子推在晋中介休市的绵山抱树而死,晋文公将这株残柳“伐以制屐”。每当想到割股之功,就会叹息:“悲哉,足下!”足下一词由此而来。这株柳树来年死而复生,晋文公上山祭祀时当场折下柳条戴在头上,谓之“清明柳”,以示怀念。民间纷纷效仿,有诗云“清明一霎又今朝,听得沿街卖柳条。相约比邻诸姐妹,一枝斜插绿云翘。”描述的正是清明柳。

    清明时分,万物吐故纳新,大地春和景明。踏青郊游和扫墓祭祖一样,是自古传承的礼俗。唐代杜牧作有诗作“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十里扬州,三生杜牧,我愿意相信彼时安慰他的是山西汾阳那杯杏花村。同是唐代的山西诗人温庭筠也有一首“清明日”,与杜牧的忧郁不同,他抒发的却是外出游玩的欢愉心情: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这些与清明节相关的山西故事表达了中国人古往今来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生活理念和精神追求。今天,我们更要深刻缅怀那些给人民带来幸福生活的英烈志士,将“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观念深入人心,代代相传。

     

    李宇,山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后勤保障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