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中国出入境观察2023年总第011期
P. 70
I A
我和护照的那些事儿
□ 文 / 袁 利
左:南京出入境接 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研究生毕业后通过双向 名同志,我和另外一名同志每天负责审核申请材料、
待大厅
选择,来到江苏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部门工作,成为 报领导批准、领取空白护照、上机打印护照、贴照片、
右 :参加业务培训
一名外事警察。选择这个职业,一方面是为了发挥自 进行塑封、最后盖带有国徽的水印。制作港澳通行证
己所学的英语专业特长,另一方面是为了服务有出入 时,在手工填写后,不仅要盖水印,还要加盖钢印,
境需求的中外旅客。刚参加工作那段时间,我如饥似 证件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复杂。好在每天只办理几十
渴地学习出入境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如什么是护照、 本,工作也可以完成,当时还觉得每年出国的人很多。
签证,港澳通行证和回乡证及有关办理规定等。我刚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出国境
开始傻傻地分不清什么是护照和签证。通过学习,知 需求不断加大,从 90 年代的每年一二万,到实行按
道护照是国家发给本国公民用于出入境和在国境外停 需申领护照的 2002 年,全省出入境证件每年达到几
居留的身份证件和旅行证件,而签证是一个主权国家 十万,再到 2015 年,全省出入境证件制作量每年已
对需要入境或过境其国的外国人给予的一种许可。 达 450 万,制证量大幅攀升,如果还要用手工操作
我渐渐地熟悉了工作环境、掌握了有关规定, 简直是天方夜谭。
开始参与审核、审批公民因私出入境申请。通过工作 护照,对于个人来说,是公民出入国境、在国
了解到,改革开放前,因私出国申请人寥寥无几,全 外证明国籍和身份的证件 ;而对于国家来说,是“门
国每年只签发不到一万本,全省也只有百十本。改革 面”,是主权的象征和体现。回顾新中国成立 70 年
开放后,随着对外交往越来越频繁,特别是留学潮、 来中国公民普通护照的变迁,可以看到,审批程序
旅游潮、务工潮的出现,护照签发量呈井喷式增长。 逐渐简化,制证水平不断提升,“含金量”越来越高。
记得刚工作那年,我们负责公民出入境管理的只有 6 专家表示,中国护照只用了 60 多年时间,就走过了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