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中国出入境观察2023年总第011期
P. 54
A UO
内蒙古边民互市贸易区发展前 和对策研究
□ 文 / 胡小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调研时强调,内蒙古地 3 万人次入区交易,完成交易额 1.8 亿元。
处内陆,经济外向度不高,要把内蒙古打造成我国向 随着中俄、中蒙合作关系持续深化,三国之间
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形成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 相继签署工作协议,在中俄蒙建交 70 周年的历史新
集聚集散、要素融会贯通的全域开放平台。近年来, 起点上,政治、经济、人文等方面交流合作将更加密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向北开放”“周边外交” 切。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 :积极推进中蒙俄
战略的深入推进和支持沿边重点地区开发开放进程 经济走廊建设,着力抓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互市
的不断加快,内蒙古边民互市贸易区(以下简称 “互 贸易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提高
贸区”)的开放建设为沿边地区开发开放、稳边兴边、 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在未来全区的互贸区建设发展
脱贫攻坚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方 中,更加开放的对外贸易形态将是大势所趋 :一是互
位支持互贸区建设发展,准确研究掌握互贸区建设运 贸区的“主体功能”将被丰富。按照自治区深化互贸
行发展规律,及时跟进、提前介入、超前谋划边检管 区发展历程和“先行先试”理念,进一步提升互贸区
理服务工作已显得尤为迫切。 免税额度、放宽进口商品限入标准和购买限制 ;延
长营业和留宿时间 ;推进加工物流、免税购物、餐饮
一、内蒙古互贸区发展历程与前景 旅游等功能 展将成为增添互贸区活力的探索方向。
1992 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中俄满洲里—后贝 二是互贸区的“入出通道”将被拓宽。按照“国家外
加尔斯克边民互市贸易区”。1996 年,满洲里互贸区 援”“丝路基金”等项目运行情况来看,加强俄蒙互
中方一侧单方启动运营。2010 年,自治区政府批复 贸区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和入区项目建设等“联通式”
同意设立中蒙二连边民互市贸易区。2016 年,二连 援建工作将有望持续推进。协调俄蒙方在口岸设立
互贸区正式封关运营。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沿边重 互贸区专用通道,增开抵达互贸区的国际客货运输线
点地区开发开放等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自治区党 路,争取更加开放的交通运输工具通行权限等举措将
委、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落实方案,特别是 2017 年, 成为打通互贸区“经脉”的良方。三是互贸区的“运
满洲里、二连互贸区交易值分别达到 2 亿元和 1 亿元, 行模式”将被优化。按照全国边民互市贸易“百花齐
各沿边口岸城市建设互贸区热情更加高涨。2019 年, 放”的发展形势,对照广西论证“一线放开”“二线
黑山头、额布都格互贸区相继获批封关运营,阿日哈 管住”管理模式,推行监管部门合作,优化手续流程;
沙特互贸区已处在建设中,策克、满都拉、阿尔山等 效仿边民互市“一指通”系统,谋划智能管理模式,
互贸区建设已纳入自治区商务厅规划,全区互贸区建 提升商品申报、交易效率,缩短整体通关时间等举措
设驶入了发展建设快车道。当前,互贸区的运行模式 将成为提升互贸区发展动力的助推剂。
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以边民贸易、金融服务、
国际会展等为主要发展方向,全面实施边民每人每日 二、当前互贸区存在问题与不足
8000 元人民币以下交易物品免税政策,边民(盟市 总的来看,全区边民互市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
居民)和国内外游客均可入区交易,俄蒙两国商品种 但受历史、区位、体制机制、人口密度、地理气候等
类多达 600 类 5000 余种。以 2018 年为例 :满洲里 因素约束,与全国其他沿边省区相比,还存在着整体
互贸区入区人数突破 206 万人次,旅游和贸易累计 发展滞后、带动力不强等问题,具体来说 :一是起步
收入 4.17 亿元 ;二连互贸区中蒙两国游客累计超过 较晚。早在 1985 年云南省就将边境县市划为互市区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