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中国出入境观察2023年总第011期
P. 55
AO A UO U
开展边民贸易活动。广西、新疆、黑龙江等沿边省区 外,互贸区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将导致各边检站
均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深化了边民互市贸易的发 工编矛盾更加突出,要求互贸区管理由人力主导向科
展建设。我区虽在 1992 年就启动满洲里互贸区相关 技主导转变,对提升互贸区管理管控的科技化信息化
建设工作,但直至时隔 14 年后才正式封关运行第二 水平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个,也是首个对蒙互贸区——二连互贸区,就发展连 面对未来互贸区人流、货流不断上升和管理管控
续性而言,落后于其他沿边省区。二是规模较小。目 区域不断扩大化、复杂化趋势,提前谋划、增强管防
前,我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缅甸等国边民互市 能力和服务质量势在必行。一是提升信息化智能化防
贸易规模较大,对蒙边民互市贸易规模较小,且对俄 控能力。继续以信息化建设引领互贸区安全防范体系
边民互市贸易中黑龙江绥芬河、黑河互贸区占主流。 建设,加快在互贸区布建高清监控、红外夜视、电子
以边民互市贸易较为成熟的云南、广西为例 :云南省 围栏、微波探测、智能报警和遥控路障等先进设备,
2018 年边民互市贸易 241.2 亿元 ;广西省 2018 年边 有针对性地强化夜间监控、入侵报警、人脸识别等功能,
民互市贸易 541.5 亿元,2016 年其推出广西边民“一 实现对口岸周边、入出卡口、限定区域、联检大厅的
指通”系统,使边民贸易付款、提货、通关仅需 10 全方位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达到管控可视、预警及
分钟。三是短板明显。与云南、广西相比,我区互贸 时、用警高效的目的,全力降低安全防控成本。二是
区所处地区人口较少,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蒙古南 提升规范化专业化管控能力。针对互贸区不断扩大的
部沿边地区,人口基数更低,依靠边民拉动互贸区经 入区人员群体,研发挂靠梅沙系统的互贸区入出管理
济困难较大。从产能情况来看,俄罗斯商品丰富,具 系统,融入边境区域人员留宿管理备案、商户备案和
有特色,但多处于中低端的产品级别 ;蒙古国商品多 普通旅客模块。建立流量预报机制,辅助勤务精准派遣。
处于原材料或粗加工阶段,以乳制品、肉制品和粗皮 探索对多次扰乱互贸区秩序、企图携带违禁物品入区
毛制品为主,因而互贸区的产品竞争力不强。四是优 人员的“禁入”规定,研究互贸区工作人员指纹识别、
势减弱。当前我国大力推动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则通过 独立通道进出模式,全面维护互贸区内部安全稳定。
国家间协定或条约取消进出口商品的全部或大部分关 三是提升优质化便利化服务能力。提前介入新开互贸
税,允许港内或区内进行商品的自由储存、展览、加 区申报审核、调研论证、验收试运行等工作,及时跟
工等业务活动。这些新兴对外贸易形态更具政策优势, 进扩大开放互贸区执勤警力调配、勤务组织保障、基
而我区互贸区发展优势不明显,成果很难向外走出去。 础设施完善等工作,确保互贸区发展与边检工作形成
良性互动。深化自助通关理念,在国内一侧研发自助
三、互贸区进一步发展对移民管理提出的需 入区设备系统。探索智慧型机器人在优化通关体验方
求与对策 面的运用前景。联合海关研发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入
当前我总站担负互贸区的整体防控任务,包含 出区旅客身份、行李物品等数据同步传输联检单位,
双卡口查验和全区域管控等工作,采取的边检边管共 缩短入出区时间。探索建立预约入出区系统,有效分
治、技防物防双控、辅警支援等举措效果显著,但随 散旅客流量。四是提升立体化合成化协作能力。充分
着互贸区不断发展,对移民管理的需求也将不断上 运用协同作战资源,强化与海关的情报共享、监管互
升。一方面,互贸区商品种类、购买限额和运行时间 认、执法互助等机制,推动常态化运行,提升入区违
增加,运输线路不断升级,交通运输工具通行权限不 禁物品查缉力度。建立完善互贸委员会成员共建机制,
断放宽,将促使入出人员、货物和交通运输工具数量 促进互贸区防护、管控和通关能力进一步提升。谋划
大幅攀升,对移民管理机构查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 驻区商铺、酒店和娱乐设施的协作、制约机制,发挥
求 ;另一方面,随着互贸区由“经济通道”向“落地 从业人员主观能动性,形成“共管共治”环境。联合
经济”转变,内设加工企业将从无到有、规模扩大, 驻地公安机关和解放军、海关制定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边民在互贸区留宿、经营等需求更加强烈,对移民管 定期开展处突演练,切实提升联合处置能力。
理机构创新互贸区管理模式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此 (作者系内蒙古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总站长 )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