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中国出入境观察2019年总第010期
P. 55
特别策划
TE BIE CE HUA
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新中国成立后,每天清
晨都能看到归国侨胞焦急地等待开闸通关的情景,其
中就包括华罗庚、邓稼先、郭永怀、李四光等科学家
和各界人士。
新中国的成立虽然让中华民族迎来了光明,但
新生的共和国要想站稳脚跟,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经
济、改善人民生活,而这就必须要有一个和平安定的
环境。1962 年 8 月 29 日 8 时许,入境人员如潮水般
涌向罗湖口岸,敌特黄炳照想混迹其中潜入内地进行
破坏,在接受边检调研组组长陈治文检查时,阴谋败
露的黄炳照拉响手提箱中的炸弹,顿时罗湖桥硝烟弥
漫,黄炳照被当场炸死,而陈治文被炸成重伤,在送
往医院的途中光荣牺牲,年仅 29 岁。
帮助外国旅客采集
1980 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深圳成为内地联结 指纹
香港甚至全世界的“中介地”。每年经由罗湖口岸的
深港经贸来往、旅游观光、文化交流、回乡探亲的人 点就要起来上班了,当时的查验手段、通关设备都远
数与改革开放相伴相生,出入境人数呈现“爆炸性” 不如现在,口岸人山人海。”已是罗湖边检站三级高
增长。如今使用的罗湖口岸联检大楼于 1986 年建成 级警长的吴燕霞感受颇深,“随着科技的发展,旅客
投入使用,首次采用了出入境分层验放,在当时大大 出入境也越来越方便、快捷!”
提高了验放效率。从那时起,这栋 12 层大楼,成为 时代在变、口岸在变、服装在变,边检队伍的
许多人了解中国内地的“第一站”。1982 年,吴燕霞 体制在变,但不变的是一代代罗湖边检人忠于党和
来到罗湖口岸工作,在她的记忆中口岸的验证大厅总 国家、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罗湖边检站按照上级
是能看到黑压压一片的候检旅客,挤得像沙丁鱼罐 要求大力推进移民和出入境管理“放管服”改革工作,
头。铁制的印章盖在出入境证件上时与木质的办公桌 集中推出多项服务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让罗湖口
发出此起彼伏的“砰砰”声,场面非常热闹。“尤其 岸的通关越来越“快”、安全越来越“稳”、服务越
是逢年过节有很多香港旅客返乡探亲,我们凌晨五六 来越“暖”。全国首个边检志愿服务站在这里成立 ;
与市局特警、武警深圳支队、罗湖区公安局等多家
单位共同合作的“罗湖口岸联勤指挥部”在这里建成;
全国八大证研培训基地之一的罗湖边检证件研究室
在这里投入使用 ;出入境旅客“刷脸”通关仅需 10
秒 ;在日均 23 万人次的客流量中超过 75% 的旅客
使用自助通道通关……
这座与共和国共同成长起来的口岸已走过了 70
年的光辉历程。宽敞明亮的出入境大厅,川流不息的
出入境旅客,快速有序的出入境检查,粤港澳大湾区
“一小时生活圈”已成常态。新一代罗湖边检人秉承
“忠诚、团结、创新、奉献”的“罗湖边检精神”,在
新时代走在前列,在新征程勇当尖兵,努力擦亮“国
门名片”,为“争创全国边检新标杆”的目标凝聚磅
礴力量!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