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2 - 中国移民管理报2019年第二季度
P. 32
04
国门副刊
版式设计:林鑫轩
责任编辑:张金鑫 实习生:尹圣林 贺烈烈
互联网信箱:zgymglb04@vip.163.com 投稿热线:010-89083217 2019年4月26日 星期五
他从梁家河走来 编 编 者 者 如此,读书非一日之事,而应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放下手机、摘掉耳机,拿起书本、放飞思绪,在持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书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孜孜不倦地读书。”确实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读书成为习惯
按 以恒的读书中提升自我、升华人生,让多读书、读好书在警营蔚然成风。本版以“读书”为主题推出一
组文章,以飨读者!
○ 周泽方
○
醉 书
一个窑洞,曾深入交流过。”不仅跟知 有魄力。1975年大学招生,习近平
青交朋友,习近平跟梁家河百姓的关 的三个志愿都填了清华大学。有人说: 近一些 再近一些
系也很好。平时在窑洞里听收音机, “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就是因为上不 我听见了八百里旷野中嘶吼的《秦腔》
村里的同龄人常常过来找他聊天。哪 了大学就在农村继续干下去,对他来说 也遇见了金黄圆月下沉吟的《故乡》
家结婚了,他就去凑凑热闹,他能讲一 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他不像很多人那 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
口地道的陕北方言,为人又朴素,跟村 样,把待在农村看得凄凄惨惨戚戚。” 咒语是七分寂静 三分冥想
民有很多共同语言。 1982年,习近平再次做出人生道路上的
为民办事。最典型的两个例子是 重要抉择:下基层。虽然有机会去野战 在日光灼热时启程
挖水井和办沼气。1974年初春,习近平 军,但是习近平认为,在地方接触的事物 幻想 执着 迸裂 未来
刚当村支书不久,调了整个基建队上来 更全面,况且农村正处于改革前沿,去农 挟裹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欲望
打井。陕北干旱少雨,水利是命脉,这 村更能发挥他的优势。不过,习近平选 奔向你我的《白银时代》
口井解决了很多生产生活问题。也是 择的基层之路,充满了不确定性,照他自
1969 年 1 月,当时不到 16 岁的习 这一年,看到《人民日报》介绍四川推广 己的话说:“这次下去,干得好,将来成就
近平,由北京下乡来到陕北梁家河。 沼气的报道后,习近平产生了到四川学 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 斜阳里 望不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怠看天地
只看
1975 年,习近平考上清华大学,出发当 习办沼气、解决当地缺煤缺柴问题的想 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他并非觉得自 沁芳闸葬花 芦雪广啖膻
天,看到门口站满了前来送行的百姓, 法。他和其他人一起,先后两次入川, 己的从政道路一定会取得巨大成功,他 仍道是《红楼梦》中人
一向沉稳从容的习近平流下了热泪。 学成后回延川大办沼气。 只是有一种豁达的心态:高也好,低也
多年之后,回忆这段时光,他说:“不要 青年习近平有哪些性格特点? 罢,都可以创造价值。 入夜时极目处更加绚烂
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有韧性。有人说:“别人是从零开始, 当然,以上几个特点无法概括全 若负剑御马疾行
在梁家河,习近平主要做了这么 习近平要从负数开始。”除了缺衣少食、卫 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
几件事。 生条件差、劳动强度大等难题,还要面对 深入采访了数十位当年的知青、村民 无垠的云海 可书《武林外史》
也奏《笑傲江湖》
挑灯读书。这里的“挑灯”不是修饰 家庭的困难。承担诸多压力,十五六岁的 等人,记载了很多动人故事,值得我们
词,而是指实实在在的煤油灯。白天干 习近平也经历过一段迷茫痛苦的时期。 反复阅读、学习。 待到夜行军睡去的清晨
了一天活儿,晚上回到窑洞,习近平会点 但他不沉溺于此,在艰难困苦中拔节成 读这本书,青年习近平的形象跃然 《战争与和平》在村庄反复交叠
上煤油灯读书到很晚。所读范围涵盖文 长,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成为对社会有 纸上,感觉很亲切,很能鼓舞人。现在 我是树梢的惊鸟
学、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这种阅读观 贡献的人。强烈的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帮 很多人对成功学书籍趋之若鹜,其实, 等候《捎话》用语言把黑暗照亮
可概括为:兼收并蓄。成为总书记以后, 助他成为一个稳重的青年人。 与其钻研成功的“捷径”“妙道”,不如读 图/文:刘姝梦
工作繁忙,基本没有空闲时间,但习近 有定力。习近平很喜欢曾国藩的 一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看他
平还是会见缝插针地读书。他对书籍 一段话:“愈是军情棘手,众议纷纭,愈 在面对家庭和个人困境时如何自处,如
的热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 要心明力定,从‘耐烦’二字痛下功 何实现升华;学他少年立志、笃学善思、 腹有诗书气自华
就源于少年时代的苦读。 夫。”他的这种定力在生活中表现为善 朴素踏实,真正为民众办好事;懂他的
广交朋友。2015 年,习近平总书 于学习、勤于思考。他十分内秀,平时 成长历程和内心世界,如此才能更好地
记在全国两会上提及电视剧《平凡的 话不多,不轻易附和,讲起话来有定 理解今日总书记的种种期盼和宏愿,才 ○ 费伯俊
○
世界》时说:“我跟路遥很熟,当年住过 见,行动力强。 能更好地投身新时代的伟大征程。
第0015期 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修养的外 习中,个人方方面面或多或少都会得
在体现。有人说,气质与生俱来难以 到提升,最终通过气质的外在表现形
“邹与鲁哄”引发的思考 改变;有人说,通过后天可以改进气 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质。曾国藩认为:“人之气质由于天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读了书,
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且读了不少,为何言谈举止还是没有
○ 张 霄 苏轼有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愚以 多少气质?或许,他还没有找到正确
○
为,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 的读书方法。同样是读书,有的人在
读者立志立身。 的,官员危难之时为国而死证明了邹 联系群众的最直接执行者,因此心中 人,表现出的气质是不一样的。 用眼睛读,有的人在用心去读。用眼
书中后半部分有一章基于《孟子》 国有一定的向心力,但由于基层工作 要装着人民,脚下要沾满泥土,保持党 宋代诗人黄庭坚说:“三日不读 读的人,侃侃而谈,似乎知之甚多,时
原著,南怀瑾先生讲了一个关于“邹与 失位,难以实现全民同心。因此,南怀 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走进群 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此言虽 间一长抛之脑后,可以谓其知书不达
鲁哄”的小故事:邹国与鲁国发生冲 瑾先生认为,朝代的兴盛与变乱,关键 众,拉近“心”与“身”的距离,察民疾 夸张,多少有些道理。有些人相貌普 礼;用心读的人,将读到的知识化作自
突,邹国官员战死33人,而他们的下属 大都在“吏”这一环节。此处的“吏”, 苦、问民所需,牵挂群众一食一餐,惦 通,但其言令人如沐春风,其行让人十 己的思想与行动指南,规范和优化自
和民众却见死不救,邹穆公很气愤,想 在如今来看是服务一线群众的基层工 念他们的冷暖安危,用脚丈量民情、用 分舒服。有些人仪表不凡,言行却让 己的言行,因而受人尊重。
杀掉见死不救的人,问孟子该怎么 作者。 心服务群众。 人生厌。两相比较,差距为何这么 读书的滋养,需要时间的积淀。
办?孟子回答,在荒年时,这些民众饿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新时代 此外,基层工作者要自我砥砺。 大?读书多少的不同往往是一重要原 吃了饭,需要消化一段时间才能转化
死道边、四处逃散,但这些官员却并不 每个基层工作者都应该勇敢肩负起身 基层就是磨刀石,让人从思想到行动 因。读书的过程,就是提高思想认识、 成能量;看了书,同样需要“消化”一段
把百姓惨状告诉你,让国家去救助,这 上的历史使命,永葆为国为民的赤子 都经受磨砺,基层又是练兵场,培养 提高人生境界、提高本领技能的过 时间才能转化为智慧。读书是一项精
是他们对政事的骄慢,因此自然招致 之心。以“功成不必在我”超然态度, 人的才能、锤炼人的意志。身处基 程。读书多了,往往能摆脱低俗的想 神功课,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书读久
民众与下属的见死不救。 将自我梦想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层,面对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我们 法、庸俗的习惯,脱离低级趣味,养成 了,每天过得充实,精神生活不再空
读到这一段时,我起初为孟子的 国梦紧密结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 必须笃定信念,以“筚路蓝缕,以启山 高雅气质,形成乐观风貌。 虚。同时,书可以帮人解惑而点亮心
《孟子旁通》是根据南怀瑾先生讲课 敢于直言而钦佩,也为邹穆公的昏庸 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 林”坚韧品质直面苦难、战胜困难,在 气质本是内在,看不见、摸不着, 灯,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慢慢作
整理出来的一本《孟子》原著讲解书。这 而气愤,甚至为看到他自食恶果而窃 持高度一致,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提 一次次磨砺中突破自我,不断提升为 但其实气质是有语言、品德、行为等多 用于身体,浩然之气随之滋生。时间
本书采用“经史合参”讲解手法,既将历 喜。但南怀瑾先生在讲解时抛了出一 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 人民服务的能力,立足岗位把群众工 种表现形式。书读多了,往往语言表 长了,改变人的性情、气质,甚至改变
史上苏秦等人作为对比,凸显了孟子在 个深刻的问题,引起我的深思:既然冲 彻落实到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作做精细、做到位,在磨砺中练就一 达能力较强,语言使用丰富,容易吸引 人的容貌,就是顺理成章之事。
义利之辨上的超然态度,又选取先秦诸 突时 33 名官员都为国捐躯,那难道邹 兴而不懈奋斗。 身本领,为国为民做实事,从而收获 听众,周围人也愿意与其交谈;书读多 山有玉则石润,人读书则儒雅。人
子以及后世臣僚参与政治的事例,启发 穆公真的是一无是处吗?答案是否定 同时,每一个基层工作者都是党 人生最美的风景。 了,懂得的道理、礼节就多,与人相处 民警察通过教育和训练,练就了阳刚之
不急不躁彬彬有礼,体现出较高的修 美。如再多花点时间,勤读经典之作,
养;书读多了,常常能拥有正确的审美 多思考多运用,澄澈心灵,升华境界,增
读书犹如赏景 观,穿着打扮比较得体,外在表现自然 进气质,方能魅力四射、阳光自信,这样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
○ 刘惠语 美丽中国 适宜。可以说,在日积月累的读书学 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 刘惠语
《罗马假日》中有句台词:要么旅
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 打开心灵“窗户”
路上。其实,旅行和读书的内在是互通
的,读好书就犹如旅行欣赏一路美景。
若无暇去“触碰”蓝天白云、青山 ○ 高 麓
○
碧水,那么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一盏
夜灯、一本书,也可成为遇见“美景”、 有人说,读书,可以让人增加知 葬礼》,当梁冰月喊着新月的名字抱起
汲取营养的不二选择。人们可以在书 识,浑身充满力量;有人说,读书,可以 小女孩的时候,会感到人生的跌宕与
中放飞思绪,身临其境般感受“美景”。 让人谦逊,越来越平和;有人说,多读 难以预测;读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
读《荷塘月色》,仿佛在皎洁的月 书,可以让人更理性明智,更勇敢地挑 雪》,当看到曹铁强、裴晓云他们垦荒
光下,陶醉于清华园的宁静、美妙;观 战困难……在我看来,读书能与先圣 戍边、建设边疆的生活战斗风貌时,会
《瓦尔登湖》,在欣赏湖面风光的同时, 先贤、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帮助人们打 明白人生的意义和崇高的献身精神。
也感受到了作者谦逊、平和、乐观、豁 开心灵的“窗户”,那扇基于内心、映于 读书还可以塑造自我。当你看书
达的生活态度;品“四大名著”,就如同 外在的“智慧之窗”。 时仿佛敲开了一扇门,走出来的那个
走进书中体味着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生 有人说,读书是一种最有仪式感 人似曾相识,细细品咂,原来就是你自
百态,体悟着个中滋味与“风景”。 的“豪华生活”。其实,读书“豪华”的 己。心中涌动的一些情愫竟然可以用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翻看一本 是心灵而不是阅读的形式。沐浴焚香 那样动人、优美、大胆的文字表达出
本好书,领略“美景”、品味人生、净化 坐拥书房是一种阅读,在嘈杂的公共 来,产生了共鸣。为什么那些广为流
黄金衔
摄
心灵。相信经过岁月的锻造,人们定 黄金衔 摄 场所读书也是一种阅读,休息前躺在 传的经典,千百年来还有那么多人热
会将自己最喜爱的模样“沉淀”下来! 床上读书还是一种阅读……无论是哪 衷,唯一能解释的是,他们所传输给读
种形式,重要的不是比姿态的高下、贵 者的普世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已被大
贱,而是通过阅读是否增长了见识、提 众所接受,成为人们的精神知己,看到
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化溯源外,楼宇烈在《中国的品格》中还 升了素养、达到了更积极的精神状态。 了理想中的自己。
读书的门槛并不高,但要登峰造
专门介绍了现代社会提倡重视的人文
渐渐地,读的书多了,你便会形成
精神。但什么是人文精神,大家大都一
极,却是不易的。路遥所言“书读得越
自己的审美与评判,更加明白经典之
○ ○ 邱小平 知半解,他认为,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 多,越感到眼前是数不清的崇山峻 所以成为经典的原因。随着阅读的进
文化最鲜明的特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 岭”,所言极是。 步,你便有定力不受环境的左右,不拾
文化的内涵和精要之处。 《大学》和《中庸》是《三礼》里面《礼记》 所特有的品格,也是核心。中国传统文 以我自己为例,以前我读书凌乱 人牙慧,不对照着别人的感悟去生活;
楼宇烈认为,所谓品格,可以说是 中的两篇文章,去掉重复的,只剩下 9 化强调人在天地万物中的核心地位,突 繁杂,没有一点儿章法,更没有选择 你已经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开始自己
一种德行、格调。品,本身有品类的意 本,这9本书就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 出了人本主义精神,“以人为本”的观念 性。有时拿起一本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去感悟世界、体悟人生。这便是读书
思,指的是分类的问题;格,就是格调, 根源性典籍,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为我 是人文精神的核心。 的书,几个小时就翻完了;有时选择一 潜移默化的影响。
也是层次的问题。每种东西都有它的 们诵读经典、传承文化列出了书目。 在弘扬人文精神的道路上,人民警 本大块头的厚书,不求甚解的我,耐性 因此,当你开始渐渐摒弃一些矫
品格,做人有做人的品格,一个国家有 《中国的品格》还阐释了儒家、道 察始终在努力,默默地践行着人文精 不足,手翻书的动作比眼睛都快,读完 情的、过分修饰的、只以离奇情节吸引
一个国家的品格,中国的品格就是中 家、佛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探讨 神。法律不外乎人情,执法者在执法过 都不知道说了什么。最后,似乎读了 读者的作品,就会注重经典作品的品
华文明所打造出的一种特有品质。 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精神以及中医 程中体恤百姓,给予执法对象人文关 好多书,但好像也没多少记在心中,反 味、鉴赏、感悟与回味。在与经典亲密
《中国的品格》从中国传统文化的 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联系,是一次深 怀,减少犯罪滋生的土壤,以实现法律 而变得更加迷惘。所以,读书易,读好 对话的过程中,你可能不断“生发”出
根源性进行了溯源,指出了“三玄”“四 入浅出的中国传统文化全景展现。作 为民谋幸福的终极目标。长期以来,公 难,我们要学会如何去读好每一本书。 对自己所关怀的问题具有新意义的东
书”“五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真正的源 为一部面向公众的文化普及著作,它唤 安机关践行群众工作路线,牢记“为人 带着自我审视的眼光沉下心去读 西来——那就是本真。在阅读中,人
这几年读过几本经典国学书籍, 头。三玄是指《老子》《庄子》《周易》;四 醒了大家大国崛起的文化自觉,引领大 民服务”的宗旨,在行政管理、执法执 书,便渐渐地从中就会有所领悟;带着 们内心不断沉淀、成长,心智也不断得
始终觉得不曾入门不解其意,没有找 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 众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揭示我们血 勤、服务群众中讲究人性化,涌现出了 谦卑的姿态去欣赏文字,便慢慢地会 到塑造,追问生命的信仰,追求本真, 群言堂
到这些经典的魅力所在,直到读了楼 经指的是《诗经》《尚书》《三礼》《周易》 脉中传承千年的中国品格,是一本值得 以“毒贩托孤”的好警察刘继平、“十年 与文中的人物、情节产生共情。读莫 并为之孜孜不倦完善自我。
宇烈的《中国的品格》,才对传统文化 《春秋》,总计12本。五经里的《周易》跟 品读的传统文化启蒙书籍。 一诺”照顾困难群众的好所长刘金鹏等 言的《丰乳肥臀》《蛙》,会感到人性是 读书,是读出真实的自己、打开心
的脉络才有了初步了解,明白了传统 三玄里的《周易》是重复的,四书里面的 除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品质和文 为代表的人性化执法典范。 如此的真实和壮美;读霍达《穆斯林的 灵之窗的过程。
社址: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一路 2 号 邮编:100176 发行:010-89083286 每周二、五出版 每份定价:0.5 元 承印:经济日报社印刷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