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0 - 中国出入境观察2023年总第008期
P. 60
SH
I
E
① ②
③ ④
①金山岭长城
②八达岭长城 关的将士。清朝在东北和西北等地实行军府制,驻军 蒙古“须驻重兵以当其长驱,而又乘边墙以防其出没,
③山海关 守边,且屯田节用。乾隆年间,为了西北边疆的稳定, 方为完策”的综合防御主张。“但使雕龙销杀气,未
他从东北抽调了满族、锡伯、汉族等,携带家眷,不 妨白发老边才。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④玉门关
远千里到新疆镇守,成就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史诗。军 突出了他为国戍边的决心。一直到康熙时期,清政
队驻守和屯田,既是稳定边防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 府才放弃了修筑长城的办法,通过统一和安抚北部
减轻百姓负担,确保军队战斗力的办法。 的蒙古族,让他们变成守卫边疆的真正长城。他自
二是修筑防御工事。我国边防史上最著名的防 夸道 :“万里经营到海涯,纷纷调发逐浮夸,当时用
御工事即是万里长城,她不但是秦朝至明朝北方的 尽生民力,天下何曾属尔家?”他既修德安民,又
防御工事,而且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象征。长城和 巩固边防,颇有心得。防御工事的修建,既是当时
她的附属设施如亭障烽燧等都成了边防的可靠工具。 社会生产力的体现,也是我国古人充分利用地形地
秦朝大将蒙恬在带兵渡过黄河,攻取高阙、阳山、 势、因险制胜的智慧流露。
北假中以后,“筑亭障以逐戎人”。汉朝在长城一线 三是移民实边,也就是将内地的人民移居到边
“建塞徼,起亭隧,筑外城,设屯戍以守之”。明代 境地区生产生活,从移民到当地居民的过程。西汉晁
中后期的“九边”即是长城沿线防御最为成型的时期。 错提出著名的“募民徙塞下”理论后,中国古代的统
戚继光在镇守蓟州、永平、山海关等地时,提出对 治者多采用这一政策。晁错认为“徙民实边,使远方
58